放射科简介

发布者: 作者科室: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自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总体实力处于全区第一的综合性学科,西北专科排名第六名。近三年我科多次被评为院内先进集体、校级重点学科、自治区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特色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多个领域已形成学科优势,影像诊断与检查质量达到区内先进水平。目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由总院本部、肿瘤分部和心脑分部三部分构成,具有各类影像专业技术人员145人。

一、科室硬件发展及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各种检查设备一应俱全,已从科室成立初的以透视、X线摄影、胃肠道和泌尿系造影为主要内容的初级放射科发展成为完全数字化、高端设备种类齐全的现代化放射科,全面提供数字化X线摄影、数字化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全身计算机体层成像(CT)、全身磁共振成像(MRI)和各种CT和MRI功能成像检查和诊断服务。目前,科室拥有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日本岛津(Shimadzu)公司、富士(Fuji)公司等国外顶尖公司生产的一整套影像诊治仪器,并且已经建成覆盖医院本部及各分院(肿瘤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的PACS网络系统,实现了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和全院共享,每年为近70万人次患者提供影像检查和诊断服务。

科室创建初期,医院积极向国家申请拨款约1400万元,并成立大型设备购置小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透视X线机、胃肠X线机和摄影X线机,全面开展X线诊断工作。1983年,放射科在全区率先引进第一台CT机,当时为西北第一台,全国共四台CT机。同时选派2人出国研修CT检查技术和诊断业务,率先在全国开展全身各系统CT检查,在神经、呼吸、消化、骨关节等全身各系统疾病诊断中获得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资料。在随后的十年内放射科CT设备完成了8排、16排的更替,使CT检查业务从平扫扩展到全身各种增强和血管成像检查。1988年放射科购置第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为西北第二台,使我科成为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介入诊疗业务的科室之一。1993年在国内较早引进数字X摄影(DR)设备,为西北第一台,数字化X线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4年引进第一台MRI设备,为西北第二台,从此科室诊断业务由X线、CT扩展到全身各系统MRI诊断上,极大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区域影响力,为后续科室成立亚专业分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00年后科室又先后引进了西门子双源64排CT,GE 3.0T MRI、飞利浦256排CT和3.0T MRI设备。目前科室中高端设备有:GE双源64排CT 1台,GE能谱CT 1台,飞利浦256排CT 1台,GE 3.0T MRI 1台,飞利浦3.0T MRI 1台。2019—2020年放射科将引进高端3.0T MRI一台,高端512层和128排CT各一台,进一步满足各临床科室日益增长的放射检查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同时极大的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科传承与人才培养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在刘闵生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经历教授、教授、郭玉林教授,逐步发展成种类齐全的现代化放射科,从成立伊始的几人壮大到现如今的百余人。在老一辈的影响下,“教书育人”成为了学科发展的重要传承。自陈兵教授接任主任,全体人员立足于岗位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按照医院绩效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放射科进行了绩效分配改革,进一步细分亚专业组,并成立全新的急诊放射专业组,使全科医、技、护、工勤所有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并自觉投身到医院、科室的改革、发展和繁荣中,科室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空前提升。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承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级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及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部所在地。医学影像学专业是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系教研室为自治区级一流教研室建设项目,医学影像学课程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影像医学和核医学学科是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重点孵育学科。学系教研室主要承担的课程有《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超声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和《影像学实践》,共8门课程。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现代医学领域学科之一,已由原来的形态学发展到功能学及分子影像学,从静态图像发展到动态实时电影成像,从二维图像发展到三维、四维图像,从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医学影像学课程主要面向全校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和麻醉学等专业授课,主要安排影像学系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授课,每学年总授课人数可达450人。放射学学位点每年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5—20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名,每年承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研究生专业课22学时,学校研究生《腹部影像学进展》选修课40学时,深受相关专业研究生好评。放射科作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招收住培医师10—15人左右,全年安排针对基地住院医师的讲课约47次,每周有2次病例讨论或教学读片。每年培养全国各地进修医师及技师共5-10人,包括常规X线、CT和MRI的检查和诊断等,全年安排针对进修生的讲课共约40次。

三、科室业务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含总院、心脑、肿瘤三个院区)已成为宁夏乃至周边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内蒙地区的影像诊疗中心,2019年作为牵头单位成立宁夏影像专科诊断联盟和宁夏影像质量控制中心,科室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科内共有医、技、护和工勤工作人员128人,其中诊断医师62人,技师60人,护师10人,工程师2人,工勤4人。其中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任技师2人,副主任技师8人,副主任护师1人。拥有教授6人(含返聘2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9人(不含外校兼职)。担任中华放射学会成员(包括青年委员)8人,中国医师协会成员3人,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宁夏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宁夏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拥有自治区政府津贴1人,自治区313人才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

、临床工作

放射科分为神经骨关节学组、乳腺和心胸大血管学组、消化泌尿生殖学组三个亚专业,后续将成立急诊放射学组和骨关节学组等,亚专业进一步细分至6-8个,保证学术梯队层次齐备,人员结构合理,高质量地完成全区各项医、教、研、考、培任务。

1、神经骨关节在我区率先开展脑血管病变的CTA、MRA检查,脑肿瘤的MR功能成像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评价、国人标准脑的MR测量、上颈椎损伤的CT和MR检查、骨转移瘤的MR全身弥散扫描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应用研究。在神经发育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方向应用多参数磁共振功研究胎儿先天发育异常、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胆红素脑病、以及脑肿瘤术后功能区保护、恢复及术后评价,为宁夏地区人口生殖健康、重大和高发疾病的诊治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心胸大血管在我区首先开展肺结节的灌注扫描、大血管疾病的CTA检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CT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的CTA检查、心脏MR功能评级及心肌活性评价、早期乳腺癌的MR诊断等检查,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CT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的CTA检查、心脏MR功能评级及心肌活性评价、早期乳腺癌的MR诊断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心脏大血管功能成像及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采用磁共振血流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流体力学技术,对正常人和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机模拟,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变化机制,有望对亚临床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

3、消化泌尿生殖组:在我区率先开展进展期胃癌的CT检查、早期肝硬化和小肝癌的MR检查、胃肠道肿瘤的MR检查、前列腺疾病的MR检查、消化道出血的CTA检查。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研究方向围绕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为重点,通过CT、MR功能成像技术等方法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和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相关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客观依据,践行“精准诊疗,影像先行”的理念。

4、多学科诊疗(MDT)工作:MDT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聚集在一起,针对患有某器官或某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讨论,提出科学、合理意见的治疗模式。放射科医生负责患者影像资料的解读,针对临床诊疗的需要对病例作出全面的影像诊断和评估,各临床治疗专家则基于患者的影像诊断和评估作出最优的治疗决策。如直肠癌,其治疗方案有MILES手术、TME手术、节段性切除、新辅助放化疗和全身化疗等等,选择哪种最优的治疗方案则取决于患者的影像学评估,包括肿瘤的精准定位、大小、TNM分期和环周切缘是否侵犯等,这些都需要放射科医师的全面、深入参与。基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学科亚专业优势,放射科医师作为核心成员全方位参与到全院各MDT团队中,如包括中枢、头颈部、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系统恶性肿瘤MDT(如胶质瘤、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癫痫MDT、间质性肺疾病MDT、高危及特殊类型肺栓塞救治MDT、重症胰腺炎MDT、发热待查MDT、胃食管反流病MDT、消化道大出血MDT和炎症性肠病MDT等,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放射科积极参与医院“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工作,24小时急诊CTA检查和后处理为早期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卒中等危急重症患者及时诊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特色医疗

1、X线检查

1)新一代双板DR:可以在检查室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拍照,适用于不同临床检查需求,特别适合急重症病人和车祸外伤病人的检查。

2)下肢、脊柱全长摄影:该检查不仅能清晰显示各个椎体,还能从整体上观察整个脊柱、下肢全长的结构。主要用于脊柱侧弯、下肢骨骼疾病的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

3)低剂量摄影:依托现有设备检测效率的提高,可以开展低剂量的胸部X线摄影,并得到高质量的X线图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的检查。

2、CT检查

1)CT三维成像:能立体显示人体解剖和病变部位的三维空间结构,对病变的定位诊断更为准确。

2)CT仿真内镜成像:该方法不仅能从狭窄和阻塞的近端,而且能从远端观察病灶,并能观察到纤维内镜观察不到或无法到达的结构,如血管腔、气管腔等。主要用于显示鼻腔、咽喉腔、消化道、气管、结直肠腔内肿瘤等。

3)CT冠状动脉及全身血管成像:通过注射对比剂能快速、清晰显示冠脉和全身各部位血管的形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血管畸形、大动脉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头颈部血管与四肢血管病变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CT灌注成像:可有效的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从而获得组织功能方面的信息改变,为合理选择溶栓治疗和评价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等方面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5)CT能谱成像: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提供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基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

6)低剂量CT扫描成像:用于肺部体检、冠状动脉、血管增强检查等。

3、磁共振(MRI)检查

1)MR血管成像:不需注射造影剂即可使血管显影,其效果可与有创的DSA相媲美,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和门静脉高压等。

2)MR水成像:不需注射造影剂即可使含液体的管道清晰显影,如(胰胆管成像,尿路成像,脑脊液成像,膜迷路成像,鼻泪管成像等)适用于脑积水,胆道梗阻,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3)心脏MR成像:包括心脏的形态结构病变诊断、心脏肿瘤性病变诊断、心肌病变诊断、心脏瓣膜功能诊断、心脏输出功能量化诊断、心肌负荷功能评价、心肌灌注分析、心肌活性分析等。

4)肿瘤MR功能成像:如早期发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及宫颈癌,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期,可以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案的制定方面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5)MR脑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是目前能发现超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的最灵敏的检查方法。磁共振波普成像(MRS)是目前唯一可测得活体组织代谢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的检查方法,用于脑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评估。脑功能定位检查,利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对脑皮质功能区进行定位,主要用于脑外科术前方案制定,避免损伤重要功能脑区,也用于术前癫痫灶的定位。

6)MR周围神经成像:直观显示周围神经(包括臂丛、腰骶丛神经)的形态,为周围神经疾患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7)MR全身淋巴结显像(类PET成像):配合磁共振特殊的软、硬件技术,对于肿瘤病人对全身淋巴结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而且没有辐射的风险。

四、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2018-2021年),放射科先后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收入论文10余篇,50%的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CSCD期刊。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立项50余项,总经费500余万元,涉及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研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1.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的肝硬化灌注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年;2.磁化标记胎盘间质干细胞参与结直肠癌增值、侵袭、血管生成的MR示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3.Iduna调控PTEN泛素化在辐射后脊髓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4.基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早期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5.MR扩散加权成像(单、双指数模型)参数直方图预测宫颈癌淋巴脉管、嗜神经侵犯及与PD-1/PD-L1相关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6.RNF146调控DNA损伤修复蛋白Ku86在脑胶质瘤放疗抵抗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以主持人身份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四次(1.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005年;2.多层螺旋CT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应用研究,2009年;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和影像学评价研究,2011年;4.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2013年)。

五、现任科主任

陈兵,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自1990年从事医学影像学临床、教育、科研工作至今,现任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影像学系主任、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主任。在X线、CT、MR技术及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神经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的影像诊断及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胎儿磁共振研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积极在区内各医疗单位推广应用,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主编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实践课程(放射学部分)》1部,承担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委员会青年委员,宁夏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宁夏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会员会主任委员,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宁夏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2016年参与医学影像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论证、修订;2016年、2017年参与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本科教学认证工作及OSCE考试命题、监考及成绩评定;2016年、2017年参与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图库建设及教材建设;参与宁夏医科大学双怡校区技能培训中心二部筹建的医学影像学实验室——PACS系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六、未来

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放射科全体成员将以“立足西北,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挤入国内先进行列”为发展总目标。鼓励青年医师报考博士或出国研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积极申报省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并与相关国内外知名大学医院进行横向联合研究,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项目。

相信在陈兵主任的带领下,放射科继续秉承学科全面发展、亚专科重点突出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发扬“团队合作、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每一位病患提供优质、专业、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为中国的医学影像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