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致敬护士】保卫家乡

发布人:宣传统战科 作者:王晓媛 熊洁 图片: 文章来源:护理部供稿

 

湖北前线需要八方援助,家乡一线更需要我们自己坚守。2月14日、3月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支护理团队共24名队员前往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和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用生命为家乡人民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打响了一场守卫家乡的健康保卫战。

在近50天的一线战场,护士们每日穿着厚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除了负责确诊、疑似等病人的治疗、护理、功能锻炼、一日三餐及病房消毒等工作,还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心理动态。任何不起眼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都要保证万无一失,这对护士的专业水平、体力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极大地考验。战斗在宁夏抗“疫”一线宁医大总院的护理人迎难而上,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用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赢得了家乡患者的肯定和赞扬。

不变的坚守 无悔的奉献

保卫家乡抗“疫”护士代表——刘敬莉,宁夏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西四病区及西一、二病区护士长,宁医大总院肝胆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刘敬莉临危受命,带领17名医护人员冲到了宁夏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有着20多年护理经验的她,率先进入银川临时急救医院感染风险最高的西四病区担任护士长,她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队员生活区的规划安置工作;制定了人员管理、宿舍生活管理、生活区消毒清洁3项工作制度;对病区环境进行重新规化,设立防护服穿脱室、护士工作服浸泡区、隔离用物准备区,做到分区、分片、分类管理。她将脱防护服的三个区域重新规范,实现了一脱、二脱、三脱全程监控,为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刘敬莉在担任西四区及西一、二病区护士长期间,带领护理团队共护理患者100余名。她身先士卒,每天早晨7点进入病区,晚上8、9点离开,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刘敬莉关心了解队员生活、工作及心理状态,并亲自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进行电话心理援助。她说她知道自己身上担子重,她一定会全力以赴,坚持到最后。

抗击疫情期间,抢救时间最长、病情最为危重的米奶奶在宁夏第四人民医院顺利脱机拔管,病情平稳后的她被转至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继续隔离治疗。得知这一信息,刘敬莉主动介入,最终,在她的关注和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米奶奶顺利出院。在家乡抗“疫”前线,刘敬莉默默坚守,用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着护理人的使命与担当,护卫着家乡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专业的护理是我救治患者的底气

保卫家乡抗“疫”护士代表——丁贤涛,援助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队员,宁医大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3月1日,丁贤涛接到支援通知后,迅速准备,轻装上阵,他时刻把此次援助目标记在心里:确保一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顺利脱机拔管,康复出院。

第一次进负压病房的丁贤涛,看着各类自己熟悉的监护仪器和设备,原本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了下来。病房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需要根据患者的需要,把设备重新布局,同时把血管活性药物放在最醒目的注射泵上,贴上红色标签,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们注意细节操作。为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他在病房安放了一块小白板,上面记录着患者的护理重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丁贤涛凭借自己专业的护理经验,他深知,痰液的清理对于这个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他细心的发现,这个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和加热器加温加湿效果不佳,影响了痰液清理工作。丁贤涛及时与医生们沟通协调,在保证不停止这个患者的机械通气,又减少气溶胶喷射的情况下,成功为患者更换了单加热呼吸机管路。单加热呼吸机管路的使用,让痰液清理效果更加显著,也让大家离援助目标又进了一大步。

护理过程中,丁贤涛又发现呼吸机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容易脱落,易造成气体喷溅,产生了大量气溶胶,给在密闭环境中工作的医务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丁贤涛尝试了很多方法,最终选取了连接紧密、过滤效果较好的空气过滤器,为医护人员排除了一个“隐形炸弹”。在丁贤涛和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情况明显好转,肌力和耐力也在逐步改善。最终,在丁贤涛和战友们专业的护理下,患者顺利脱机拔管,康复出院。“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专业知识和悉心的护理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样的人生很幸福,也很精彩。”丁贤涛说。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