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日记】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发布人:宣传统战科 作者:杨生平 图片: 文章来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宣传工作组

9日上午,我和同事坐上专用公交车前往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昔日繁华的武汉,如今冷冷清清,店铺关门,行人稀少,不由嘘叹,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暗下决心:拼尽全力,守护武汉。

经过我们救援队与当地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下午两点,方舱医院B厅开始正式接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方舱医院外面搭建一个十几平米的板房,里面有两张桌子、两支测温枪、两部血氧仪、一沓处方单、四支笔……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阵地” ——分诊区。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四个医护人员的话音未落,进来一位20多岁的小姑娘,苍白的脸挤出笑容:“加油!我们一起加油!因为你们,武汉会很快好起来!”

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有的着急探头望,有的沮丧摇摇头,有的竖起大拇指为我们点赞……

下午5点的武汉,已经夜幕降临,天越来越阴冷。望着患者排着长龙的队伍,我们商量将“阵地”搬到方舱医院内。

“怎么回事哟,不看了吗?”看着我们搬桌子,有些患者急了。

“只要有病人,我们就一直看下去。”我连忙安抚病人。

“看,他们是宁夏、山东来的医生!”一位20多岁的姑娘指着我们防护服上的字说。

“医生,你们那么远来帮我们看病,我们不着急,我们都听你们的。”

我心里顿时五味杂陈:“您们辛苦了,您们病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才来。”

队伍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些人已经泣不成声……

十几分钟后,新的“阵地”开始接诊。

走进一位50多岁的大叔,嘴唇发绀、呼吸急促、走路费劲,整个人站立不稳。

护士赶紧扶着坐下。

患者焦虑地说“医生,我各方面都很好,就是有点发烧。住进去,我就好了。”

经过检测,患者体温38.7摄氏度,血氧饱和度低于80%。病人严重缺氧,病情危重,属于重症患者。

我立刻通知护士长,联系重症患者医院收治病人。

“大叔,有哪里不适吗?”

“没有。”

“大叔,护士带您到病区休息会,等一下救援车。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叫我们。”

刚看完几个病人,看着他们开心地跟着护士办理入院手续,心里甜滋滋。

我一抬头,看见不远处一位护士艰难地背着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的患者朝着抢救区跑去。

情况紧急,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我跟护士做了个嘘的手势,转头悄悄跟同班的医生交代:“你们疏散、安顿好这里的病人,千万不要造成恐慌。我去抢救前面那个病人。”

说完,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抢救区。

不好!病人出现叹气样呼吸。

“发生什么了?”我和护士把病人放置病床上。

“病人休息不到10分钟,突然晕倒。”这时,又进来三位护士。

“清理口腔分泌物!”

“连接心电监护仪!”

“医生,室性逸搏心律每分钟仅20次!”

“开放气道、人工辅助呼吸!”

“建立静脉通道、给药!”我快速下达抢救医嘱。

我马上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双手叠在他的胸前,有规律地持续按压。

旁边两个护士配合使用呼吸气囊,一个护士固定面罩,另一个护士双手有规律持续挤压呼吸气囊。

我们叫不出对方名字,看不清对方长相,却配合默契。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救活他!

5分钟过去,患者依旧没有恢复意识,瞳孔散大,心电图出现大小不等的杂乱波。

“快,患者室颤,立即除颤!”

“医生,没有导电糊。”

“用盐水把患者内衣打湿替代。”

我随即实施200焦耳电除颤一次,除颤后继续胸外按压。

“医生,转为室性逸搏心律!”护士充满希望地说。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再次给药。”

“联系指挥中心,准备救护车随时待命转运患者。”

10分钟过去,患者仍然是逸搏心律。

不能放弃,绝对不能放弃!

患者们需要奇迹,医护人员需要奇迹,方舱医院需要奇迹,武汉需要奇迹!

我们五个人咬紧牙,汗流浃背地进行抢救。

糟糕,患者又一次出现室颤。

我接过护士手中的除颤器,再次进行200焦耳电除颤一次。

“医生,心率转为窦性心律!”

患者瞳孔逐渐回缩,慢慢恢复自主呼吸,可触及桡动脉博动……

再次听到患者跳动的心跳声,比任何旋律都悦耳,比任何赞美都动听。

“成功了!”我在心中呐喊。

又过了10分钟,心率每分钟120多次,血氧饱和度超过80%,患者的病情好转,生命体征也比较平稳,可以安全转运。

我们提着的心稍稍放下,舒一口气,相视一笑。

19年的临床一线工作,练就了我强大的内心。可是今天的抢救场面,我仍然有些紧张。我深知:武汉赢则湖北赢,湖北赢则中国赢!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同班的医生旁,悄悄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大家会心一笑。

武汉,这里我们的战场,我们是不怕困难的战士。我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