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纪实】主治专家王晓麒深度还原“米奶奶”救治全过程

发布人:宣传统战科 作者: 图片: 文章来源: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

当灾难来临,每一次寻常的呼吸,都是生命的恩典;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勇士,都在发一分光。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有着近20年重症医学救治经验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NCU(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医师王晓麒,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片刻迟疑,只有一腔热血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从1月28日晚9点奔赴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以来,他时刻扛起战“疫”一线“急救先锋”的重担,守护着大本营的危重患者,在王晓麒的“掌舵”下,我区首例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并拔管成功。正因为有王晓麒和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宁夏保持着新冠肺炎零死亡。

 

本以为23不料46天还没结束

春节刚至,看到外省有去武汉的支援队伍,王晓麒很激动,也动了这个念头,1月27日医院发出倡议书,王晓麒立即提交请战书,不料第二天医院宣布的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名单里没有自己,“我是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去武汉更有用武之地,当时还是有点失望的。”王晓麒回忆说。

1月28日晚他正在给一个脑出血病人做微创手术,手机就不停地响,手术结束后王晓麒一看有6个未接来电,是医院应急办打来的,是不是有啥着急事儿呢?回了电话才知道,宁夏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来了一位重症患者,急需重症医学专家,于是他被紧急调配到第四人民医院。

当晚9点,王晓麒和专家组其他人员一起连夜赶到第四人民医院。“来之前没想到会这么长时间,我以为是有重症病人需要会诊、抢救一下,三两天就回去了,但是来了以后病人慢慢增多,尤其是2月1日至10日住院人数增长很快,平均每天都有五六个病人住院,最多的时候住院的确诊病人达到50人左右,还有不少高度疑似病例。”王晓麒说,形势严峻,王晓麒安心在四医院住了下来,截至3月15日已经46天,这场与死神较量的战斗依然在继续。

 

高手云集他压力山大

救治时间长达34天的危重症病例米奶奶就是由王晓麒主管的,2月10日刚住院时氧饱和仅81%,人体正常值在95%至100%,米奶奶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很费力,加上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到23日米奶奶的病情继续恶化,专家组使用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捐赠的血浆进行治疗,但是病情不见好转。由于当时医院收住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病房不是标准的ICU,也担心医护人员力量跟不上以及在后期护理困难,所以王晓麒和专家组在前期没有考虑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以下简称“插管”)。

虽然做了快20年的重症医生,比这重的病人治疗过不少,但是眼前的这个团队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有的在各自医院是副主任医师甚至主任医师,年资都很高,大家从不同角度评估病情、治疗靶点和方法不完全一样,每天的病情讨论和治疗调整的例会上,能否让自己曾经的老师或者同行高年资主任认同自己提出的治疗建议,这让王晓麒心里着实没底。

他通过观察病人确定的血压目标、容量目标和氧合目标,有时被其他值班医生调来调去,“大家没有统一的治疗目标,即便都是高手,这样做也很容易失败。”王晓麒说。经过专家组讨论,最后决定由王晓麒来负责制定病人每天的治疗目标,值班医生配合执行。

 

坚决践行两个理念

有了“舵盘”后,王晓麒觉得有希望了,随着病人病情进一步加重,王晓麒提出插管的诊疗建议,但必须实践两个理念。一是细节决定成败,所谓细节比如:一旦插管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呼吸机参数调到多少,能把氧和维持到一个相对正常值偏低水平维持住生命就足够了,而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呼吸机参数可能会把肺吹破了;二是血压的问题,一些镇痛、镇静的药物会导致血压下降,进而出现心肌缺氧、肾脏的缺血缺氧、没有尿情况,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一般来说平均动脉压65毫米汞柱以上就可以,但这对米奶奶行不通。

“像咱们正常人一样,吃一个馒头就饱了,但个别情况下,一个馒头还会饿坏人。”在危重应激条件下,就会出现器官能量所需不足,所以要让米奶奶血压增加,那么要用什么升压药?增加到多少呢?这些要坐在床旁细心观察,每天短则两小时长则5小时,观察尿的多少跟血压的关系,即血压高到多少时,才滴滴答答有尿,液体给到多快病人的心率最稳定、血压最稳定、尿量最稳定、氧饱和最好。

第二个理念是以目标指导下的滴定式治疗,即制定规范化系统连续治疗方案。王晓麒要求每一班值班医生必须完成平均动脉压85这一目标,再就是液体用量需动态平衡:经王晓麒和专家们观察,只有足够的液体才能维持血压平稳和血液循环,理论上这种肺部呼吸衰竭的病人来说,2000毫升液体足够,并且液体越少对肺的恢复就越好,但临床实践中,这样的液体维持远远不够,病人全身皮肤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尿少且血压不稳定,需要给到4000毫升液体总量病人的状态才好转。

两个理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不从细节上观察,不统一治疗目标,后期治疗过程中这个病人可能救过不来,也可能治疗时限还会延长。”王晓麒说。

 

面对家属疑虑他耐心解释

即使不值班,王晓麒也天天到病房查看病情,有时一天一次,有时一天两三次,23日血浆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王晓麒认为这个病人必须要做好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的准备。

在和米奶奶及其家属沟通时,家属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不插管,除非到了救命时刻。老人的儿媳妇还曾发短信询问,因婆婆没有接触过可疑人员,所以是不是住院期间感冒了?是不是漏诊?能不能按感冒去治疗?米奶奶本人也多次表态不同意插管。特殊时期无法和家属面对面谈诊疗方案,于是王晓麒每天跟老人的儿子儿媳电话沟通,反复耐心解释,最终征得同意。

26日上午米奶奶病情出现反复,嘴唇紫黑,神志不醒,生命危在旦夕,11点多,准备就绪,在王晓麒指挥下,医护配合井然有序,不到15秒时间从嘴里插入大约22厘米的气管,一切顺利。

 

尝试多种治疗方法

气管插管成功后,王晓麒谨慎地尝试了几次用呼吸机做肺复张治疗,但是作用并不大。次日又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将纤维支气管镜一直伸到支气管末端,通过灌入盐水将肺部粘液栓吸出来,可效果依然不好。29日开始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4到6名医护人员将病人翻过来趴着睡,因为病人易动,且插着管很难翻身,根据经验,王晓麒又给了一些镇痛镇静治疗,让病人安静下来配合治疗。首次进行了8小时,效果非常明显,这让王晓麒和同事们信心大增,接下来,每天一次,总共治疗了5次,最长时间达16小时。

同时,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纠正心衰、排痰化痰、抗感染、抗病毒、激素治疗、抗感染、营养支持及高流量吸氧、利尿、控制血糖、肠内营养、辅助中医药……数十项多学科立体化的治疗和处理手段同步启动,医护人员在与狡猾凶险的新冠病毒斗智斗勇,一个环节一分一秒的差错,都可能使患者失去生存的希望。

患者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功能,根据治疗的反应和各项指标,王晓麒和专家组决定3月7日实施脱机拔管,不过6日晚他很紧张,一夜无眠。因为这个病例意义重大,她是全区危重症患者里病情最重,也是最后一位(重症)患者,对她救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宁夏新冠肺炎疫情诊疗能否继续保持零死亡。

晚上十二点多躺在床上,王晓麒思绪万千,进到病房后,谁来负责切换氧源?要准备哪些预案?一旦拔管失败了,有几种原因?如果气道狭窄了,地塞米松在哪放?肾上腺素在哪放?怎么雾化?谁来负责?一旦失败了,来不来得及雾化?谁来负责给麻醉药?谁负责再次插管?哪个医生来负责呼吸机参数重新调整?……拔管过程中所能遇到的问题他都在脑海里过了好几遍,直到早晨6点半闹钟响起。

 

不是英雄,平时工作就这样

最终经过10天的治疗,米奶奶度过难关,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到普通病房,7天后顺利出院。原本米奶奶出院后,王晓麒可以进入隔离休息期,但前一天接到通知,可能有境外回国人员,还需原地待命,对此,王晓麒说:“只要疫情需要,我们就没问题!”

其实,刚到四医院在流程不顺病源增多时,王晓麒和大家每天都很辛苦,早上9点全体专家开例会,下午2点半把所有重症和普通的病例过一遍,每天还要抽时间远程会诊全区疑似病例,晚上睡觉基本都在12点以后,早上固定6点半起床,有时半夜抢救病人一个盹儿都打不上。一次凌晨12点抢救一个休克且四肢发凉的病人,凌晨5点出病房,不等合眼又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

一转眼46天过去了,宁夏战场即将“清零”,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曙光就在眼前,但这并没有让王晓麒觉得多么自豪。“我们不是英雄,平时工作就这样甚至更忙更累。而且这些病人也不是我见过最难治的,病情复杂、各种反转的病人也经常遇到。”王晓麒平静地说,作为医护人员,如果不是疫情,像这样的病人他们每天都在迎来送往。

截至3月14日24时,全区累计出院病例75例,仅剩2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既然这次大家看到了医护人员克服困难舍己救人的一面,那么以后是不是会更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更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王晓麒道出了中国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着的医护人员的心声。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