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举办“新闻媒体开放日”活动

发布人:宣传统战科 作者:熊洁 图片:陈苍 宋忱 熊洁 文章来源:宣传统战科

医院内有很多严管区域,平时不为常人所了解,在这些于外界隔离的环境里,医护人员不分昼夜拼尽全力救治着一名名患者,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温暖与感动的医患故事。一扇大门,两个世界。拉远了普通民众与医护人员,更阻隔了大家的沟通与了解。

为加强医疗卫生单位与媒体沟通交流,拉近医院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6月25日,宁医大总院以办公室党支部与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采编二支部开展党员共建活动为契机,邀请新华社宁夏分社、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消息报等多家区内媒体30余位记者走进医院,让新闻工作者以“体验者”的身份走进手术室、心脏中心导管室等科室,零距离感受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

当天上午,近30位媒体朋友就已经早早来到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科研楼会议室。宁医大总院副院长王秀兰,总医院办公室主任马金鱼,机关党总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马宝立,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宣传统战科科长王晓媛与各媒体的代表进行了座谈。

媒体记者走进了手术室

严格按照手术室管理和院内感染相关要求,新闻媒体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洗手更衣,穿戴好医用帽子口罩,走入手术室的洁净区域,在这里他们隔窗观摩了骨三科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心脏大血管外科先心病手术。走进手术间近距离观看了泌尿外科3D微创手术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3D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胃肠外科经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现场让记者们大开眼界,无不为宁医大总院医护人员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手术室各类先进设备啧啧称奇。令记者们没有想到观看到的很多手术现场根本看不到开放式的伤口和鲜血淋淋的场景,都采用了内窥镜微创的手术方式,医生面对着显示屏幕,熟练操作着内镜器械为患者实施手术。这样的微创手术虽然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室的器械设备要求更高,但患者创伤很小可以极大的缩短术后的康复期。特别是3D内窥镜,记者们戴上和医生一样3D眼镜后,患者手术部位的体内脏器位置立刻立体呈现在眼前。

与铅衣人一同体会生命之重

心脏中心内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骨科、放射介入科等科室医生需要在X光机的引导之下完成。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要穿着15斤重的铅制防护服,长期工作在离放射源最近的地方,他们无怨无悔,心中装着的只有病人。手术室内的X光机警示灯每次亮起都表明大家暴露在辐射状态之下,虽然是安全剂量,但成年累月也会对医护人员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记者们试着穿上铅衣、铅裙,带上铅帽和护颈,就立即感到行动困难,脖子也被压的很不舒服,半个小时下来汗水就浸湿了手术服。而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却要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站到下午3、4点,连续完成6、7台手术,多则10余台手术,如此艰苦的工作非常人能够想象。

国际急救培训师教授心肺复苏

最后记者们走进了医院急诊科,李文峰副主任为大家介绍急诊科的基本情况。急促的脚步声,匆忙的身影,让大家感受到的是紧张有序的工作节奏。在急诊大厅,记者们现场体验急诊医护人员是如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悉心照料每一位患者。在急诊科培训教室,取得过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基金会(IFRC)国际急救师资培训师(TOT)师资资格的急诊科医师马汉宁通过理论讲解结合现场实践模拟人演示,为大家手把手的教授规范的心肺复苏技能。

短短的半天,记者们亲身感受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工作状态,镜头下手术室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而是医生面对脆弱的生命,不放弃一丝救治希望,与死神抗战到底,充满着爱与信任“神圣”之地。通过此次媒体开放日活动,架起了医患面对面沟通的渠道,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走进医院,了解医院,了解医务人员,让大家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共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医疗环境,提高百姓就医体验。

分享:

关闭